.訪客人數:
 
.贊助機構:
 

人類在地球上生活了過萬年,藉著智慧和經驗,利用周圍的植物來滿足生活和文化上的需要。了解前人怎樣利用這些植物,可以幫助我們開發新產品、新藥物,並可改善自然資源的管理及文化保護。

民以食為天,故此在眾多應用上,野花的食用方式是其中一項最令人躍躍欲試的。不同地區的民族,都因應著當地的情況,發展出適合的飲食方式來,它們都承傳了一個族群的文化特性與生活習慣,如能多作了解,便可對昔日先民的生活文化,有更多的認識。

 
雞矢藤(Paederia scandens)的葉揉碎後有特殊氣味,是製作傳統美食的材料。以前村民在每年大約清明前後或農曆三月間,會採雞矢藤的葉,洗淨並搗碎,混和麵粉,搓成小粉團,蒸熟後便是有獨特香味的「雞矢果」。想更好味道,可將花生碎或者芝麻之類,與麵粉混和,再搓成小粉團才蒸熟。現在,在不少售賣民間傳統食品的地方,都有雞矢果賣,但卻可以全年都有供應。另外,它的莖葉在蒸煮後臭味盡去,故有人拿來燉排骨等食用。
 
闊苞菊(Pluchea indica)又名欒茜。據說以前每當農曆四月初八浴佛節時,廣州居民多會摘取闊苞菊的葉,搗爛後和以粘米粉、糯米粉、糖和熱開水搓成粉團,打餅模後蒸熟,便是深綠色的「欒樨餅」,亦即佛誕前後,香港素食館出售的「蒝荽餅」,有令小孩暖胃去癪的功效。
 
鼠麴草(Gnaphalium affine)全株可食,嫩莖葉洗淨後,以沸水燙過,即可佐以調味料食用。亦可將嫩莖搗碎,加入糯米、糖、油及其他餡料,蒸熟後便是台灣清明節的傳統食物「草仔粿」,據說有特殊的香草味,十分可口;另外,亦可以把它的葉及花製成糯米餅。
 
無花果的近親薜荔(Ficus pumila),又名饅頭郎、涼粉果等。它未成熟的果實,可切片炒食或煮食;成熟後可剝皮生吃;因為果實含果膠,也可以用來制?哩狀的白涼粉當清涼飲料。它與臺灣愛玉冰的生產原料愛玉子(Ficus pumila var. awkeotsang)也是近親。
 
量天尺(Hylocereus undatus)又名霸王花。夏秋晚間開花。鮮花可煮湯或炒食,亦可切半曬乾再行煮食。成熟的果實甜中帶酸,可生食或搾汁飲用。
 
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又名油甘子,它的球形肉質果實,可生吃或經醃漬後食用,生津止渴,是行山人士的恩物。
 
桃金娘(Rhodomyrtus tomentosa)又名崗棯、山棯。它在夏天時結暗紫色杯狀漿果,果實甜美多汁,可直接食用,亦可製果醬或蜜餞食用,也可以打果汁或泡水果酒飲用。
 
火炭母(Polygonum chinense)的全株味帶酸。全草加糖可煲成涼茶作夏天飲料。以前的村童會在秋天時,採摘它的果實作小吃,是生津止渴的野果。它晶瑩剔透的花亦可嚼食,據說味道酸甜可口。它的嫩莖嫩葉可以加辣椒當菜蔬炒吃,或以沸水燙過後加調味料食用。
 
酢漿草(Oxalis corniculata)的嫩莖葉洗淨後,加鹽揉搓,即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燙過除去酸味,再加調味料食用;或可以鹽醃漬成醬菜作開胃小吃。
 
紅花酢漿草(Oxalis corymbosa)於3-12月開花,花可炒或油炸;葉須先除去柄中纖維,後可生食或加鹽醃漬成小菜食用;鱗莖可生食或煮食;鱗莖下部紡垂形的塊根,像條半透明的小蘿蔔,亦可嚼食,爽脆清甜。
 
木薑子(Litsea cubeba)又名山蒼樹,因葉片揉碎後有類似豆豉混和薑的香氣,故又名豆豉薑。它於冬春天開淡黃色小花,具香氣,曬乾後可泡茶飲。它球形的果實,未成熟時可作為烹調肉類時的調味料;成熟後可代鹽用。
 
華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 )又名山銀花。它的花可煮食;嫩莖葉及新芽可以沸水燙過再炒食或加調味料食用;成熟的莖葉切段曬乾後可代茶葉用。
 
梁子菜(Erechtites hieraciifolius)又名革命菜。它的嫩莖葉及幼苗可當菜炒吃;花蕾可加麵粉漿油炸;去葉去皮的莖段可炒或煮食,亦可醃漬後食用。
 
黃鵪菜(Youngia japonica)春天開黃花。可將花蕾連梗切段,後醃成泡菜食用,或以油炸後食用;也可將幼苗、嫩莖葉及花蕾浸鹽水以去除苦味,然後切段炒、煮或燙熟,再加調味料食用;亦有人將它煮肉湯作餚,認為它有滋補作用。
 
 
綠田園基金2005 © 版權所有
用800 x 600解像度及Internet Explorer 5.0 或以上版本瀏覽本網頁可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