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常見蟲害管理

Top

不少蔬菜花卉,因多年在人工照顧的環境中栽培,所以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已退化,故易受病蟲的侵襲而感染。以下是一些香港常見的蔬菜病蟲害的為害及其防治方法。

吊絲蟲

學名: Plutella xylostella (L.) 鱗翅目,菜蛾科

別名: 小菜蛾、菜蛾

寄主: 白菜、芥菜、白蘿蔔、椰菜、椰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為主。偶爾亦為害薑、番茄等其他蔬菜。

為害: 屬世界性分佈主要蔬菜害蟲。幼齡幼蟲取食葉肉,留下表皮,使受害部位成透明薄膜。後期可將葉片咬成小孔洞,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或只留下葉脈。在蔬菜的幼苗期,幼蟲喜吃心葉,使植株不能正常成長或做成畸形。

形態: 老齡幼蟲體長10-12毫米,淡綠色,體節明顯、兩頭尖細。幼蟲受驚擾時會倒退扭動,甚或翻滾落下,但落下時常有絲線與菜葉連接。

防治: 適當輪作、蘇雲氏金桿菌(Bt)。及時清除並燒毀田間殘株殘葉及田邊雜草,並進行翻土及晒田,可大量消滅蟲源。

 

狗虱仔

學名: Phyllotreta striolata (Fabricius) 鞘翅目,葉甲科

別名: 黃曲條跳甲、黃條跳甲、黃跳蚤等

寄主: 白菜、芥菜、白蘿蔔、椰菜、椰菜花等十字花科蔬菜為主。但也為害茄果類、瓜類、豆類蔬菜。

為害: 另一世界性重要蔬菜主要害蟲。成蟲以吃葉為主,特別是幼苗,子葉可被全部吃掉,導致植株死亡。幼蟲生活於土中,會啃食根皮,咬斷鬚根,使葉片枯萎死亡。

形態: 成蟲體長約1.8-2.4毫米,黑色有光澤,左右鞘翅中央各有一黃色縱紋,中部狹窄,兩端向內彎曲。受騷擾時,會像虱般跳動。老齡幼蟲體長約4毫米,長圓筒形,黃白色。

防治: 斯氏線蟲、棉網蓋田、輪種、間種、魚藤水。種植於陽光較多的地方,因狗虱仔不太喜歡多蔭的環境。種植前即深耕翻土晒田,可造成不利幼蟲生活的環境及消滅部份蛹。清除田間殘株落葉及雜草,消滅其越冬場所及食物。

 

菜青蟲

學名: Pieris rapae (Linnaeus) 鱗翅目,粉蝶科

別名: 白粉蝶、菜粉蝶、菜白蝶等

寄主: 椰菜、椰菜花、白菜、白蘿蔔等十字花科蔬菜。尤其偏好含有芥子油糖銦B葉表光滑無毛的椰菜及椰菜花。

為害: 又一世界性重要蔬菜主要害蟲。取食葉片,幼齡時只能啃食葉肉,留下透明表皮,稍長即可連皮吃下,留下較大且不規模的孔洞,嚴重時葉片只餘下葉脈,影響植株生長。

形態: 幼蟲青綠色,背有淡黃色線,腹面淡綠帶白色,體長隨成長而增加,可由約2毫米增至35毫米左右。

防治: 蘇雲氏金桿菌(Bt)、魚藤、手捕(在早上太陽未出之前反轉有剛被啃噬痕跡的葉片底部找尋。)。收割後及時清理殘株老葉,可有效消滅蟲源。

 

瓜實蠅

學名: 香港主要有3個品種,雙翅目,實蠅科:

Bactrocera cucurbitae (Coquillett) 瓜小實蠅

Bactrocera tau (Walker) 南亞寡鬃實蠅

Bactrocera scutellatus (Hendel) 寬帶寡鬃實蠅

別名: 針蜂仔、瓜蛆

寄主: 苦瓜、節瓜、青瓜、絲瓜、冬瓜、合掌瓜、南瓜、黃皮等。

為害: 雌性成蟲以產卵管刺入幼瓜表皮內產卵,幼蟲孵化後即蛀進瓜內取食。瓜實刺傷處凝結著流膠、局部變黃、畸形下陷、全瓜腐爛變臭,且會有早熟落瓜的情況。

形態: 成蟲體長約5-8毫米,翅展16毫米,體形似小蜂,黃褐色或黃黑色。胸板上 有三條黃色直線縱,翅膜透明,有褐色翅斑。幼蟲長約10毫米,蛆蟲狀,身乳白色,口器黑色,幼蟲老熟後能跳,會在土中化蛹。

防治: 套瓜袋、黃色黏板、南瓜、香蕉或石榴汁誘捕陷阱、克蠅陷阱。同時應盡快將已被瓜果實蠅侵襲的果實摘下,燒毀或集中深埋在約1米深的土坑中,並蓋上泥土壓實,以防害蟲繼續繁殖。

 

黃守瓜

學名: Aulacophora femoralis chinensis Weise鞘翅目,葉甲科

別名: 瓜守、黃蟲等

寄主: 以葫蘆科植物為主(包括黃瓜、南瓜、絲瓜、苦瓜、西瓜、甜瓜等)、也會侵害十字花科、茄科、豆科等蔬菜。

為害: 黃守瓜喜溫好濕,耐熱性強。成蟲會侵食瓜苗、嫩葉及嫩莖,導致幼苗死亡,亦會侵害花及幼瓜。幼蟲在土中蛀食瓜根,導致瓜苗死亡,還會蛀食表近地面的瓜。成蟲有假死特性,早晨露水乾後開始取食,睛天活躍,陰天遲鈍,雨天不活躍,雨後轉晴大量取食。

形態: 成蟲長約9毫米。長橢圓形甲蟲,黃色,後胸及腹面為黑色。幼蟲長約12毫米,頭部為黃褐色、身為黃白色。

防治: 間種其他作物、手捕、魚藤水。在成蟲產卵期(5月中至8月),露水未乾時,於瓜田面及瓜葉上撒草木灰、木屑、糖秕或石灰可阻止產卵於表土內。

 

黑守瓜

學名: Aulacophora lewisii Baly鞘翅目,葉甲科

別名: 黑瓜葉蟲

寄主: 以瓜類為主,其中以絲瓜及苦瓜受害較嚴重。

為害: 侵食瓜苗的葉及嫩莖,導致幼苗死亡。幼蟲在土中蛀食苗根,導致幼苗死亡。

形態: 成蟲長約5.5-7毫米。鞘翅、複眼及上顎頂端為黑色,其他部份為黃色或橙紅色。幼蟲為黃褐色。

防治: 與黃守瓜同。

 

粟米蛀心蟲

學名: 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 鱗翅目,螟蛾科

別名: 亞洲玉米螟

寄主: 粟米、蕃茄、青椒、矮瓜、豆類、薑、甜菜等。

為害: 初孵幼蟲會取食嫩葉,稍大時會蛀莖及果,對作物造成傷害,導致減產。

形態: 幼蟲長20-30毫米。頭部深褐色,體背為淡灰褐色、淡紅色或黃色等。卵長約1毫米,扁橢圓形,20-60粒魚鱗狀排列,多產在葉底。

防治: 蘇雲氏金桿菌(Bt)噴洒葉底及粟米頂。斯氏線蟲。去雄。收割後,將所有粟米的莖桿及葉片燒毀,以壓低蟲源減輕為害。收割時切去有蟲咬過的部份,可保留其餘部份作食用。選種抗蟲品種。

 

像行軍蟲

學名: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 鱗翅目,夜蛾科

別名: 斜紋夜蛾、花皮蟲、黑頭蟲

寄主: 蔬菜中主要為害椰菜、白菜、莧菜、蓮耦、芋頭、通菜、矮瓜、辣椒、番茄、豆類、瓜類。

為害: 初孵幼蟲群集取食,幼蟲食葉,花及果,嚴重時可吃光葉片或僅留主脈。亦可蛀入椰菜的葉球內,並排泄糞便,造成污染和引起腐爛。

形態: 成長幼蟲體長35-51毫米,頭部淡褐至黑褐色,腹部顏色多變,蟲口密度大時,多為純黑色,密度小時,多為土黃色至暗綠色。背線及亞背線及氣門下線均為黃色。中胸至第9腹節在亞背線內側有一對半圓形或三角形黑斑。

防治: 斜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糖醋液陷阱。或以糖醋、酒糟、豆餅發酵,再加入魚藤作陷阱誘捕。

 

豆芫菁

學名: Epicauta gorhami Marseul 鞘翅目,芫菁科

別名: 斑蝥

寄主: 豆類、馬鈴薯、蕃茄、矮瓜、辣椒、莧菜、通菜等等。

為害: 成蟲群聚,大量侵吃葉片及花瓣,影響結實。

形態: 成蟲體長約11-19毫米。頭部紅色,胸腹及鞘翅均為黑色,頭部略呈三角形,具有一對光亮的黑瘤突起。

防治: 冬季翻耕種過豆科植物的田地,以消滅過冬的幼蟲。另外,此害蟲有群集 為害的特性,故可於清晨時份用網捕蟲。害蟲於受驚時會處偽死狀,可突然拍打寄主葉片,用盆盛水承接下墮的成蟲。

 

甜菜夜蛾

學名: Spodoptera exigua Hubner 鱗翅目,夜蛾科

別名: 貪夜蛾

寄主: 椰菜、椰菜花、白菜、蘿蔔、生菜、蕃茄、矮瓜、青椒、馬鈴薯、青瓜、芹菜、甜菜等170多種蔬菜。

為害: 幼蟲群集葉背,吐絲結網,取食葉肉,留下表皮,形成透明小孔。嚴重時葉片只餘下葉脈及葉柄,導致幼苗死亡。較大的幼蟲更可蛀食甜椒及番茄等果實,導致腐爛及掉落。

形態: 成長幼蟲體長約30-40毫米,顏色變化很大,由綠色、暗綠色、黃褐色、褐色至黑褐色。較明顯的特徵為腹部氣門下有綠色或黃白色縱紋,有時帶粉紅色。各節氣門上方有一明顯的白點。卵為白色圓球形,8-100粒成塊產於葉背或面,排列成1-3層。

防治: 蘇雲氏金桿菌(Bt)、魚藤、人工採卵或手捕幼蟲。翻田曬土,清除雜草,特別是於春夏季繁殖期。

 

節瓜薊馬

學名: Thrips palmi Karny 纓翅目、薊馬科

別名: 瓜亮薊馬、棕櫚薊馬

寄主: 節瓜、黃瓜、苦瓜、冬瓜、西瓜、白瓜、矮瓜、甜椒、豆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等等。

為害: 成蟲和若蟲銼吸植物汁液,為害嫩梢、嫩葉、花及幼瓜,令受害嫩葉嫩梢變硬縮小,茸毛呈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變得矮小。幼瓜受害亦變硬,毛變黑,甚至有瓜落。

形態: 成蟲體長約1毫米,金黃色,翅兩對,周圍有細毛,腹部扁長。

防治: 薊馬有黃及藍色的正趨色性,故可用藍色或黃色黏板誘捕。另酒精稀釋液、肥皂水、銀色反光護根可防治害蟲。可提前播種,避開薊馬高峰期。用棉網覆蓋田畦,可減少為害。薊馬的幼蟲會返回地下化蛹,故可將地面以地膜覆蓋,防止若蟲落土化蛹及成蟲羽化後爬出地面為害,可有效減少蟲口密度達70%

 

蚜蟲

學名: 為害蔬菜的蚜蟲頗多,主要有︰

桃蚜Myzus persicae (Sulzer)

蘿蔔蚜Lipaphis erysimi (Kaltenbach)

兩者同屬同翅目,蚜科

寄主: 兩種蚜蟲的共同寄主不少,但各有偏好。桃蚜已知的寄主有350種以上,主要有十字花科作物、馬鈴薯、菠菜等。蘿蔔蚜主要為害十字花科植物。

為害: 蚜蟲的成蟲及若蟲會聚集在幼苗、嫩葉、嫩葉或近地面的葉片上,刺吸植株汁液。多集中在葉片背面,由於數量多密集為害,故可病株嚴重失水、營養不良、葉片發黃、心葉卷縮、植株矮化、枯落、影響生長。另外在刺吸的過程中會使植株感染病毒及病菌,這方面對植株的為害實較蚜蟲直接取食為重要。

形態: 體長1.5-3毫米,顏色有黑色、黑綠色、紫黑色、黃綠色、墨綠色,帶有光澤。

防治: 勿施太多氮肥,常以水沖洗植株。另可用黃色黏板誘捕、用銀灰色塑料薄膜覆蓋菜田。又可用肥皂水、蒜頭水、石灰水及魚藤水噴灑。保留蚜蟲天敵於田間,例如瓢蟲(一種紅底黑點或橙底黑點,有金屬光澤的甲蟲)。及時摘除十字花科蔬菜的老葉及黃葉,在收採後同樣即時處理可減少下一輪蔬菜及周圍的蚜害的發生。

 

潛葉蠅

學名: 華南地方有

豌豆潛葉蠅Phytomyza horticola Goureau

豆葉東潛蠅Japanagromyza tristella (Thomson)

兩者均屬雙翅目,潛蠅科

寄主: 豌豆潛葉蠅的寄主主要有豌豆等豆類植物、十字花科蔬菜、番茄、矮瓜等多種植物。豆葉東潛蠅的寄主有大豆及其他豆類植物。

為害: 幼蟲潛葉蛀食葉肉,留下上下表皮,形成曲折隧道,影響蔬菜生長。

形態: 成虫體長2毫米左右,身體為灰黑色或黑色,翅為透明。幼蟲為黃白色至半透明蛆蟲,體形細小不易看見。

防治: 發現時將葉片摘下毀滅。多留心葉底下有沒有一堆堆白色的卵蟲,一發現必需將葉片摘下及將蟲卵毀滅。 

 

   
以蚜蟲為食、有金屬光澤的瓢蟲是一種益蟲,與二十八星瓢蟲十分相像。

二十八星瓢蟲

學名: Henosepilachna vigntioctomaculata (Motschulsky) 鞘翅目,瓢蟲科

寄主: 馬鈴薯、矮瓜、青椒、豆類、瓜類、白菜等。

為害: 取食葉片、果實及嫩莖。葉片會有許多不規則透明的凹紋,及之後會變成褐色斑痕。情況嚴重時會導致葉片枯萎。果實方面會被嚼食成許多凹紋,遂漸變硬,並有苦味。

形態: 半球形甲蟲,圓拱背上的顏色為暗紅底及有黑點。兩鞘翅上各有14個黑點,故而得名。與其他可以抑制害蟲的有益食肉瓢蟲十分相似,唯二十八星瓢蟲顏色較啞,而有益的食肉瓢蟲則具有金屬光澤。

防治: 輪作。手捕,因害蟲於受驚時會處假死狀,可突然拍打寄主葉片,讓牠掉落,用裝有水的盆承接收集害蟲。

 

小地老虎

學名: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鱗翅目,夜蛾科

別名: 地蠶、土蠶、黑土蠶、黑地蠶、烏頭蟲

寄主: 各種蔬菜及農作物幼苗。

為害: 捲伏在泥裡,覓食時會在植株與泥面交界處入手,咬斷幼苗,使整株死亡。經常晝伏夜出為害,老熟幼蟲受驚會縮成環形。

形態: 灰黑色,表面佈滿大小不等的顆粒,具兩條深褐色縱紋的毛蟲,體長37-47毫米,體形肥胖。

防治: 手捕。用蘇雲氏金桿菌 (Bt)加糠加糖漿撒在泥面。用硬紙圈、膠圈或膠瓶包圍在植株與泥面交界處。勤於清理田間的雜草,減少產卵場地。以蜜糖液、糖醋液作餌誘殺。

 

金花蟲

學名: 香港有不少金花蟲,較普遍的是金綠龜金花蟲Cassida circumdata Herbst

別名: 甘薯小綠龜甲、青龜甲

寄主: 番薯、通菜等旋花科植物

為害: 成蟲與幼蟲取食葉片,嚴重時盡食全葉。

形態: 成蟲體長4-5毫米,橢圓形,背隆起,腹扁平。前胸背板及鞘翅周緣無色透明。鞘翅中央有黑色(或黃褐色)紋,黑紋中央另有長紋一個。其餘部分金綠色,有金屬光澤。幼蟲體長約5毫米,長橢圓形,淡綠色,體側周圍生有棘刺。

防治: 清潔田園。番薯收成後要及時清除田間殘株落葉及壞薯,鏟徐田邊雜草,減少越冬蟲口。

 

上頁 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