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續發展
香港人生活質素不斷提高, 就以食為例,食物種類越來越花巧,最重要是講求色、香、味俱全。不過,為了達求此目標,我們往往會在食物上加上很多人工化學物質,然而這些都是對身體無益及多餘的東西。
究竟在我們習以為常的人工化飲食習慣中,怎樣才可以吃得健康一點?
可持續發展
那一種持續?
發展不等於增長
誰最反科技
可持續發展
劉迺強
可持續發展概念早期起源之一是七十年代初,羅馬俱樂部發表的《經濟增長極限》。這報告從資源枯竭角度立論,認為按照現時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可持續。
這一論點很脆弱,不久便被未來學者攻擊得體無完膚。因為隨著科技的不斷突破,世上幾乎沒有任何一種資源的功能是不可取代的。用完石油可用煤,之後還有水電、核電、風電等等。
但是爭論歸爭論,整個地球在七十年代開始污染不斷惡化、氣候異常、臭氧層穿孔等災害不斷出現,惡業現前。人類社會首先不能不面對,同時更不禁要問:這樣下去,下一代怎麼辦?猛然醒覺,原來我們今天無限量的經濟擴張,很可能是連設在自己不久之後,以及子孫萬代的痛苦之上的。於是自己既要發展,後代也要發展,在不防礙自己生活水平的大前題之下,我們也要致力做到不要防礙後代的生活水平,這樣的一種樸素的可持續發展觀因而產生。
▲ 返回最上
那一種持續?
劉迺強
回歸之後,特區政府終於接受了可持續發展這概念。
甚麼是『可持續發展』呢?就是在不犧牲這一代的生活水平的大前提之下,保證下一代的生活水平不會受損害。用我們中國人一句老話:我們要向子孫後代負責。就是這麼簡單。
換句話說,我們目前的社會和經濟發展方式是不可持續的,我們自私地為追求短期的享受和方便,硬生生地剝奪了子孫後代生存和發展的權利、機會。
遠的不說,就看看我們的維多利亞港吧。本港的海港已被填到面目全非,原來的美景在地球上永遠消失。以港內海水污染的嚴重,使到以前一年一度的渡海泳再不能舉行。從前九龍灣盛產吊片魷魚,對面的北角海面是釣 魚的好去處。如今不但二者都正絕跡,而在那裡要是還能釣到甚麼魚的話,其受污染之深,已絕對不宜食用。
說到食物,那才恐怖。今天大家的話題,已經不是吃甚麼有害,而是吃甚麼才無害。在以前,還可提倡少肉多菜保健康,現在吃素也要吃進大量農藥和化肥。長期自殘的結果,人類體質不斷下降,不但禍延子孫,許多時更是自食其果,現眼報。今年春天有禽流感,夏天有霍亂,冬天照例出現毒菜,活該!
擺在面前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一是良性的持續,一是惡夢的持續。你選那一種?
▲ 返回最上
發展不等於增長
劉迺強
(原刊於 2000 年春季號總第 16 期《稻草人》)
絕大部份人都有意無意的把〝可持續發展〞錯誤地理解為〝可持續增長〞。
香港政府最近發表的有關諮詢文件,把〝可持續發展〞定義為經濟發展、社區發展和環境保育三者兼顧。表面看來這好像十分合理,問題是這三者定有衝突,經常不能兼顧的。在有衝突的情況下,你猜什麼會被堅持?什麼會被犧牲?說穿了,這是〝可持續增長〞的香港版。
發展是一個綜合概念,經濟增長只不過是構成部份之一,可持續是指導思想,資源和環境的永續是不能逾越的底芋C無論如何,有限的資源決不容許掠奪,生物多樣化堅決要維持,生態環境只許好轉,不許進一步破壞,這才叫做可持續發展。
工業社會文明使我們中了增長毒,我們要求經濟增長,不斷增長,快速增長,非此不歡,但像吸毒一樣,能不斷吸下去嗎?資源不斷短缺,環境日漸破壞,經濟增長成本越來越高,越來越困難,早晚會停滯,然後倒退,而整個人類、整個地球都會同時陷於萬劫不復的災難中。
另一方面,經濟增長的目是什麼?成年人已經中毒甚深,不能自拔自覺,不妨問一下小孩,他們覺得幸福快樂嗎?明乎此,當能悟到片面的,漫無止境的追求經濟增長是絕對吃虧的,這一代吃小虧,下一代吃大虧,再下一代可能已經沒有再下一代了。
要正確認識可持續發展,第一步要徹底的明白我們目前的發展模式,生活方式,以至一些價值觀念,都是不可持續的。明白了這一點,徹底的批判和拋棄它,換了腦袋,才能投入後工業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 返回最上
誰最反科技
劉迺強
(原刊於 2000 年夏季號總第 17 期《稻草人》)
市上有不少人認為綠色運動是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相矛盾的,甚至認為綠色生活就是要退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沒有錯,綠色人仕不盲目崇拜經濟發展和科技發展,認為這只不過是人類幸福生活的手段之一,但從不片面的針對這些手段。事實上,越來越多人發覺,綠色運動是可以促進經濟和科學發展的。
今年七月開始,台北實行垃圾分類,並按垃圾袋數量收費,這樣做應該影響經濟發展了吧。因為事情還剛開始,我們未有足夠資料作正面評估。但以與香港人口相若的大倫敦市的經驗,類似的措施直接和間接提供了三萬五千個就業機會和每年超過十二億元的經濟效益。
因為禁用破壞臭氧層的 CFC ,促使科學家開發了大量代替品和另類科技。這些新產品不單比舊的更環保,而且更有效率。汽車零排放的要求,促使燃料電池快速發展。有人預測,燃料電池將來會像個人電腦取代主機電腦一樣,進入家家戶戶,各家自己發電,相互聯網,用之不竭,絕無污染。我們試想像一下,這些科技發展,能創造多少就業?創造多少財富?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綠色運動只不過是為人類社會發展提供新的課題,並且指出新的路向。它挑戰我們的能力,尤其是我們的想像力。反過頭來,我們可以說,正正是沒有想力的人,最反對綠色運動。
|